人工智能是人類的學生?是人類的老師? 文:朱家健

中通社圖片
中通社圖片

筆者日前參與了一節有關人工智能科技的學習工作坊,對人工智能的應用大開眼界,原來除了我們較為熟悉的翻譯、智能聊天機械人外,人工智能還可以為人類用家處理簡報表(Powerpoint)、寫作、作曲、填詞、資料整合、法律研習、動畫製作、字幕配對、甚至撰寫學術論文,這意味着律師、節目幕後製作人員、翻譯人員、作曲填詞人、秘書等工種可以被人工智能逐漸取代。甚至醫學知識、醫學病理分析也可以透過人工智能輔助。

人工智能透過人類提供的海量數據、文檔、音檔、圖片,可以有系統地自行學習,大前題是所接收的數據量要足夠多並且準確,就像人類兒時的學習,從知識和經驗,學會了邏輯,再模仿和思考,人工智能從已知道的人類知識,累積學習、探索、研習,精益求精,青出於藍,可以說人類是人工智能的啟蒙老師。另一邊廂,人工智能在學習知識後,又會按人類用家的設定指示,把知識讓人類應用,讓人類學習,讓人類從新知識、新領域繼續學習,繼往開來,讓知識在人工智能的保存、學習、轉化後,進化和傳承。

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學習,我們要把智力和智慧區分,智力純粹是以知識解決問題的衡量指標,而智慧則是以結合性格、方案、情況、人情、道德、道理等處理手法,也可以是跨領域、跨時間,甚至是同時解決多個問題的手段,智慧是日積月累的軟知識,代代相傳,經得起時間考驗,而且果實也未必是即時立竿見影的,相信人工智能在短期內也未必能體驗人類的智慧。

近日有報道指出,人工智能已學懂「說謊」,這是危險的,當然「說謊」、「遺忘」、「疏忽」也有善意和惡意,但如果人工智能有惡意的「說謊」行為,就像學生未有理會老師、政客未有兌現承諾、疑犯迴避警方的審問、外傭敷衍僱主十問九不應、瀆職員工欺騙上司等,也意味着人工智能「叛變」人類已不只是一廂情願的假設。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,人類文明不應由人工智能挑戰,人類世界宜對人工智能發展和使用確立明確的方向及政策,訂立禁止在某些領域使用人工智能的法規,以確保人工智能不會被濫用。

中通社圖片
中通社圖片

人類社會要對人工智能有一個精準的定位,就是人工智能是一個服務人類的工具,只是一項資源,更不應事事假手於人工智能,人類在獲得分析方案後,需要牢牢掌握最終決定權,就像領導和下屬的關係,不能被僭越。因為數據儲存容量、速度、運算和開發能力等,人工智能青出於藍,也是意料中事,人類師傅可以怎樣駕馭人工智能這名愛徒?人類始終是具情感、講道德、重倫理,人工智能的確有一定的技能,但是人類的智慧將是和人工智能比較的最大分野。

文:朱家健

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、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、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